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上海古称“松江”,是因为这里有一条叫做“松江南”的河流;又称“华亭”,因为这里有座华亭山(今改名为金山)。这两条河和这座山如今都在上海市内。 那么上海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指吴淞江(苏州河),另种说法是黄浦江。我比较倾向于后者。 “上海”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修撰的地方志中,当时称此地为“沪渎”“下沪”或“上沪”。这地方在宋代已有“上海”之称。
关于“沪”的解释,《战国策•秦策一》里有记载:“苏秦欲亡走齐……沪上之渔者交臂而弃水。”东汉高诱注曰:“沪,捕鱼之具,长五六尺,形如竹筒,以苇遮鱼。”可见古代“沪”的意思就是指用来捕鱼的竹筒。那这种竹筒的形状是不是跟现在的漏斗很像呢?
至于“上海”的“上”字,我想可能是从“下沪”或“沪渎”演变来的。宋代这里已经是“江潮吞吐、海舟出入”之地了。故有“上海”之称。 我查了一个资料,认为“上海”之名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楚郡。这种说法好像有点道理。因为现今的上海西南还有一块地区称为“松江府”,而这里的旧称正是“楚郡”。
因为以前这里是海,是江苏南部的入海口(现在变成了长江口) 那时候苏州是江苏省会,而现在的南京在秦淮河一带,叫做秣陵,所以呢吴地人还是称它为江陵或石头城。 因为这里离江很近,所以就叫“下江”了嘛——跟徐州那边“徐州”、河南的洛阳地区“洛州”一个道理;后来“下江”成了“上江”就是今天“杭州”的意思咯…… 我记得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书和评书里,都有提到这一片河网地带的名字里带个“水”字的地方都是古代吴地人的聚居区。 “江南”这个词在古代也有“江东”“吴中”或者“苏中”的区分意义。
比如《资治通鉴》卷184里有这么一句话——“孙坚引军还,至吴,卒。”孙坚打仗的时候在苏州附近被袁术派去追的骑兵干掉了,那么他死后就葬在了这个城市里面呗! 所以你看啊,古代的文人骚客们写诗写词写文章喜欢把地名写成叠韵词,什么“姑苏”啦、“建邺”——当然还有咱们现在的“上海”啦……“黄浦滩头潮退后,半江残月满金陵”里的“金陵”也是一样的意思,指的就是今天的南京,不是苏州也不是镇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