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有什么旅游景点?
在渭北高原的西端,秦岭北麓的狭长平原上,有一块被群山环绕、地势略低的黄色沃土,它就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岐山县东距宝鸡市区约10公里,位于陕西关中盆地西部。县境东西宽25.7公里,南北长31.6公里,总面积694平方公里。西邻凤翔区、太白县,南接眉县,东与陈仓区接壤,东北与乾县毗连,西北与陇县为界(县域西北部有8个乡接陇县地),县域东南高,中部和北部较低,西南最低,海拔最高处是境内的莲花山,海拔2402米;最低处在益店镇赵家营村渭河北岸,海拔548米。
岐山县古称“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西岐大地自远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之地。境内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六七千年时)就有人类在此生活。西周初年周公摄政七年后召公辅佐成王,营建了东都成周洛邑,将周人分封的诸国迁徙至此,岐山县因此成为“华夏族”的形成地和周文化的发祥地。 周文王姬昌建国后,先后迁都岐山下的丰邑、镐京(今西安市沣河以西,长安区西南郊)和镐京附近的灵台、镐京等地,西周灭商后,又以镐京东部和岐山之南地区为中心,建都镐京和丰邑长达百年之久。武王崩后即传康王,此后王室衰落,王室和诸侯都在镐京和丰邑附近建造宫殿宗庙等建筑,致使镐京东部的宫殿区和宗庙区的面积不断向东、向西延伸。至昭王时,这些新建的建筑遭到洪水冲毁;宣王继位后继续扩建,结果使镐京周围一带变成了“广不可射,居不能半”的废墟。公元前8世纪中叶,周幽王因宠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为太子,引起周与褒国的矛盾激化。于是褒国人褒珦入洛进谏幽王而被囚禁。褒人谋而纳赂幽王左右,使其得释。褒珦既出,又因见幽王惑褒姒、废申后及宜臼,而不思匡正而甚悔其前失,遂弃周而去。不久,褒君献美女褒姒给幽王,幽王大悦,遂立褒姒为后,生子伯服,并欲废申后及宜臼而立之。结果惹怒了申侯,联合西部犬戎大举进攻镐京。周幽王遣兵抵抗,反为所败,遂偕褒姒等逃往骊山,后又为犬戎兵所杀。同时,申侯又邀齐、晋等诸侯共攻犬戎。犬戎劫走周幽王的尸首,焚烧镐京。次年,幽王死后,周平王继位,无力复都镐京,被迫东迁洛阳。自此镐京荒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在故镐京及沣水南岸重建新城栎阳,至惠文君十一年(前337年)又于沣河东岸再建新都咸阳。 据《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载,太王曾居住岐下。后来周文王迁丰又还归岐下建立丰邑,周武王克商后在歧山脚下重新修建都城镐京。春秋战国之际,岐山地区属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置内史郡,以雍城为郡治,辖雍、斄、郿、泾阳、废渠、陈仓等6县。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汉文帝将内史一分为二,分设左、右内史,岐山地区大部分属左内史管辖,小部分属右内史所辖。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改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和左冯翊,又增设右扶风,合称“三辅”。从此,岐山属于左冯翊。东汉时岐山仍隶左冯翊,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设置雍州,以长安为州治,下辖安定、天水、冯翊、扶风等四郡十三县;岐山一带归属扶风郡,治所在今岐山东北。 隋初,岐山仍隶属扶风郡,开皇元年(581年)扶风郡改置扶风县,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岐山县至今。唐开元年间,今岐山县境东部的益店川地带设立华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并入扶风县,天宝元年(742年)扶风县析置华阳县,属扶风郡。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扶风县。五代时期,岐山仍为扶风县治地。宋、金时期,岐山均属扶风县。元代在今岐山县境东北部划出一部分归岐山县(至元七年即1270年设立),当时全县仅有六图,明代增至九图,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增至十二图。民国二年(1913年)裁撤府州厅县制,扶风县划归省辖宝鸡道,1928年废除道制,扶风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国民党县政府将全县划分为十个区,除原八图外,又新置三区、四区和五区的一部分,同年七月,全县分为七个区,次年春,调整为六个区。1949年5月17日,岐山县全境解放,9月26日成立岐山县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岐山县沿袭旧制,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第1~6区)57个乡镇(2镇56乡)。1956年2月,全县调整为3个区,20个乡镇(1镇19乡)。1958年9月中旬撤区并乡,全县合并为12个乡(1镇11乡)。1958年12月人民公社成立,岐山县隶属宝鸡专区。1961年成立县级宝鸡市,岐山县归宝鸡专区专辖。1969年宝鸡专区更名为宝鸡地区,岐山县划归宝鸡地区专辖。1980年撤销宝鸡地区建制,改由其辖各县直辖于省;1997年撤县设岐山县。 由于地处古周原地域的缘故,岐山县境内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仅已被发现和证实的遗址点就高达百余个之多。还有大量古墓葬、石刻、古建筑、古遗址等。其中,已开发开放的景点主要有周公庙、凤雏村、姜嫄墓、周公祠、周礼社坛、凤凰山、蔡家坡烈士陵园、岐山民俗馆以及岐山南麓的马氏墓群等十余处。 下面着重讲讲其中的几个重要遗址——
1.周原遗址:周原遗址包括岐山凤鸣镇王家崖、姜家村、扶风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