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哪个省的城市?
这应该是一个梗,不过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梗是因为看一个科普视频(忘了具体来源了),那个视频里科普上海的简称“沪”的时候就用到了这个梗。 原话应该是这样说的:“上海这个城市的简称‘沪’其实是有故事的,在明朝的时候上海地区的渔民经常沿着钱塘江入海口进行捕捞作业,为了便于管理这些渔民,所以设置了‘上海县’,而‘上’的意思就是指的‘钱塘江的河口’,而‘海’自然是‘海洋’了,合起来就是今天的上海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还有一个别名叫做‘下洋’,这个称呼可不像‘上洋’那样是个地名,它可是个贬义词,特指那些从长江里打捞出来的垃圾,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叫‘生活垃圾’或是‘垃圾处理’啊!” 说完上海别称“下洋”的故事,视频里还贴心地给大家展示了用古文书写的“下洋”和“上海”的区别——“海,水泊也;下洋,江滨也。”“上海者,日上海也;下洋者,日下洋者也。”
看到这里我就乐了,果然是这个梗没错了…… 那为什么上海会得此恶名呢? 这就要说说明代末年江南地区的水患问题了。 明末气候变冷,出现了小冰期,气温骤降导致了华北和江南的水患越来越严重。据记载,1640年直隶(今天河北一带)南部、河南省北部、山东省南部以及江苏省北部都发了大水,河南山东交界处的梁山还出现了巨蛟,而同时期的江南水患情况似乎更加严重,水泽遍地,“上下数百里,汪洋一片”。 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朝廷在运河边上建造了大运河堤,同时在太湖边上修建了石塘(类似今日的坝闸),试图用人力改变大自然的力量。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到了清朝初期,江南地区的水患更严重了,康熙帝时期苏州府常熟县海虞镇附近因为常年积水,居民都搬到高地上去住。
虽然清中期之后江南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一片曾经的重灾区却依旧被称为“下洋”,直至近现代才逐渐有了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