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距上海有多远?
江苏和上海的地理距离很近,大概100公里左右(长江口北支大堤外,长江在苏浙皖三省间的河道基本就是100公里宽度);如果从南京出发去上海,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个距离:人文距离。
作为江苏人,我虽然一直住在江苏省内,但直到大学之前对苏南、苏北的概念都非常模糊。我们那里离长江不远,但人们每年只能见到长江水汹涌澎湃的一面,不会想到长江对岸还有江南。
我的故乡是长江边的小镇,小镇上的人除了少量经商的,大部分都在码头做苦力。印象中他们穿的都很质朴,说话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和我们这些读书人完全不同。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让把课文背诵下来才能写作业,很多人都是一脸迷茫地问我:“啥?” 后来上了大学去了大城市,才渐渐意识到,原来自己来自江南。
很多生活在长江边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自己的家乡其实很富饶美丽,但因为处在长江岸边,总被当作穷苦的地方,而人们印象里的家乡,不是长江泛滥成灾的画面,就是码头扛大包的场景。 我读高中时,学校里有一个老师总是对我们很歧视,他上课从不正眼看我们,跟我们讲话时也总是冷冰冰的。有一天晚自习,我和同学私下聊天,他说他爸爸当年是从山东逃难到这里的。
我惊奇地问:“那你们应该感激共产党啊!” 他白了我一眼说:“呸!要不是共产党,咱家能翻身吗?” “可现在咱们国家不贫瘠呀!咱们家乡也很富饶呀!”我辩解道。 “屁!”他骂了一句,“你回家问你妈,看她知道不知道咱们小时候吃的什么!” 其实我妈妈也是贫穷的农村妇女,她对过去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记忆了。但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让我觉得我们的家乡确实比别的地方要穷。
工作后我去北京工作定居。有一天跟一位同事聊起来这种感受,我说:“我觉得我家很有钱!” 他惊讶地看着我,问:“你家有很多钱你还来北京?” 我不解风情地说:“我知道咱们家里很穷,所以我要努力工作,以后把家里的日子过富裕了!” 这个傻乎乎的回答让他哈哈大笑,他说:“你是不知道,有的人家房子倒了都穷得没钱盖,你家虽然是农村,但也比那些城里人有钱。”
可能这就是城乡差距吧,即使在我们已经全面小康的时代,这种悬殊的局面依然很大。我现在回故乡,开一辆好车,穿一身名牌,拿一个硕大的手机,家乡的人看到我都会羡慕不已。
但如果说经济上的差距还很容易弥补的话,那么文化上的反差才是最难堪的。我虽然一直在给女儿讲江南的故事,但她还是时不时会问出一些让我无言以对的问题—— 为什么爸爸妈妈是南方人,却说我长得像北方人? 为什么你们家的碗那么大,我妈给我的碗这么小?为什么你们吃大米,而我只有米饭? 为什么电视上的人吃饭总是用汤勺,而我们家吃饭的时候筷子总是那么大? 为什么你们的马桶那么大,我在家里上厕所都要关门.... 有一次我忍不住了,直接问她:“你为什么总想当然地以为我们这里很落后呢?” 她嘻嘻哈哈地回答说:“因为你们家是长江边的乡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