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称为什么?

牧诗梁牧诗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上海被称为“沪”或“申”; 战国时期,这里是春申君的封地,因此称“申”。 秦朝置郡并建县,始名上海[6]; “上”字在古汉语里有“至高无上”“在……之上”的意思,如《论语·颜渊》中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又如“德被四海、泽被神州”中的“被”字也有这个意思。所以上海的简称“上海”“申”都是因为这个“申”字。

另外,还有一个和上海有关的旧地名——沈浒,在今吴淞江(古称沈浒)入长江处。东晋咸康三年(337),东吴大帝孙权因在沈浒胜曹魏大将曹休,于是把此处命名为“沈浒”。

至于“上海”之称则源于唐代孙虔礼撰写的《孙虔礼集》中引用唐人王勃的话。 王勃在文中讲到孙虔礼在唐朝历任洪、饶、袁三州长史时,“海内称申府君之章,天下谓上党孙先生之文”,这里的“上海”应该是指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而唐代的孙虔礼是苏州人。

宋代以后,“上海”逐渐用作整个松江的别称。明代学者顾炎武所著的《上海县城厢考附方域记》有“上海”一词,并且特指如今的上海市境内。

牛恩增牛恩增优质答主

魔都

魔都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神奇的都市,一个是魔幻色彩的都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汇聚了各方精英,思想新潮、文化多元,充满了无限可能,给人以神奇和魔幻感。从上海的历史沿革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特征。比如,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是最早接纳现代工业文明的城市,集中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思想,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文化最集中接受地。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催生了上海的现代性和都市性,形成了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质和海纳百川的追求卓越的文化价值取向。

近代上海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合中所形成的文化特殊性、都市性和现代性,赋予了上海奇特的文化魔力。

“魔都”一词,1928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于当时上海人的笔下。当时,上海人的“魔”字通常写成“灋”字,并未产生过困难和混乱。解放后,大陆文字改革时,“灋”字被简并入“魔”字,以“魔”字作为“灋”的异体字处理。所以,“魔都”一词,在50至70年代期间,被作为“灋都”的异体字而通行使用。90年代中期,在网上,开始出现“魔都”一词的流行,并逐渐反向流行到网络以外,在沪人在自我认同和互相交流时,广泛采用了“灋都”、“魔都”的称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