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地上的吗?
没有,完全在地下运营。 广州的APM线(广州地铁一号线西延线)是全世界第一条地面轨道交通线路。该工程采用“地下敷设为主,局部地面敷设”的模式建造,即大部分线路及车站建在地下,只有少数几个站点(如番禺广场站、海印广场站等)建于地面。
目前广州的广佛地铁(佛山2号线)也采用了部分高架模式,但这是国内第一次将地铁建设向地面延伸。据称,这不但可以降低对地下结构的冲击,还可以减少对行人交通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尽管这条线路被称为“地铁”,但其实际标准却是“城际铁路”,最高速度可达120km/h。因为按照中国的现行的规定,时速低于300公里的轨道交通系统都被归为轻轨,而地铁的载客量则被定义为“每公里每辆乘客数在8000人以下的运输能力”。
与传统的地铁系统相比,新建设的APM线和广佛地铁在车辆选型上更加灵活,可以采用大小不同的列车,也可以采用混合运行的方式——小交路和局域网调机相互配合完成全线的运营任务,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这些新建成的线路大部分位于市区,因而它们还大量使用了“摆渡列车”,这种车型可在狭窄的地道中灵活行驶,停靠最近的站台。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城市的地铁是在地面上修建的:芬兰赫尔辛基的MetroCards系统把地铁修建到了街道下面以避开交通拥堵;加拿大温哥华市的SkyTrain系统用高架桥代替了隧道,大大减少了对于地面建筑的毁坏;日本东京修建了山手线和江南线与市中心区的地铁相连;德国汉堡修建了一个“倒U形”的铁路枢纽,使中央火车站得以保存。
地铁属于快速城市轨道交通,最高设计速度应不低于每小时100千米,在这一速度标准下,为了保证安全性和舒适度,线路不宜有较大起伏,基本上处于地下或者高架的全封闭线路内运行。所以,地铁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设置地面线。但早期发展地铁的一些国外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地面线或者高架线。比如大家很熟悉的中国香港,其地铁既有地面线,也有高架线。因为有些线路修建时,城市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线路直接修在了地面或者高架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受制于各种因素,而无法改造。
其次,从国家标准角度讲,2014年修改的《公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地铁主要服务于大中城市,其客运能力在3万人次/小时以上,修建的线路为3条以上。地铁系统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运用于市中心客运量大的区域,列车采取全自动驾驶。主要形式为地下线,也可在一些特殊地段采用高架线。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这一规定,基本可以理解为地铁的区间,可以在一些特殊地段采用高架线,但禁止设置地面线。至于怎么定特殊地段,就只有修建城市的规划或者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才知道。
最后,从我国大陆修建的地铁看,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50年前修建的北京地铁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修建过程中为节约成本,采用暗挖的方法建成,部分车站及区间距地面较浅,部分区间采用的是盾构施工,部分区间则是建在了地面上。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修建技术和施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了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现在新修建的地铁很少在市区建地面线和高架线路,基本全在地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