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什么时候结束?

连依婷连依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21年三伏天时间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一共40天。初伏10天(7月11日至7月20日)、中伏20天(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10天(8月10日至8月19日)。 不过今年“三伏”期间会有两次雨带北抬的过程。

第一次是在入伏当天(7月11日)至15日期间,南方将有强降雨来袭;第二次是在末伏期间(8月10日至19日),黄淮等地或有暴雨出现。 这意味着今年“三伏”很可能要在雨水中度过了,“桑拿天”可能会减少。 但是虽然中间有雨水间隔,整个三伏时期气温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中伏阶段也就是7月21日到8月9日期间,我国最高气温35℃以上高温天数将可能达到60%左右。 8月份更是有可能迎来今年以来最为酷热的时段。

8月10日开始进入末伏,这一阶段由于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暖气团控制下气温明显偏高。 尤其是14日至15日,华北、西北东部及四川盆地局地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花静倩花静倩优质答主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伏”指天气过于炎热,像锅里正在煎煮食物时发出“伏伏”声那样威力极大,人如在火坑中。三伏是指农历,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大约20天一个伏,但每年具体时间都不一样,有四十天伏、也有四十天伏。每年入伏时间从夏至日起,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2个庚日起为头伏,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中伏,有的一年入秋后没有“未”日,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1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即所谓“一伏”。每个“伏”天之间相隔10天,在这段时间内,地表湿度变大(故才有一伏,二伏,三伏之说),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温度会持续升高,人们感到闷热难bear,就像“蒸笼”一样,容易引发中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3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肃杀金秋的到来,也是草木开始结果之时,意味着世间万物从繁盛的峰顶逐渐转向衰败,由繁盛开始向衰败转变。立秋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平原地区可能已处于干旱少雨的状态,大量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南方,华南和西南地区出现连绵降雨,一季台风登陆我国,登陆的数量较前半期多,降雨大且强度也更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