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雨怎么看?
首先,从天气图上看降雨,需要了解几个概念:等压线、等温线和地形。 等压线,是在指定时间隔(一般为24小时)内所形成的排列整齐的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曲线,在图中用等压线标示出气流的方向和流动速度。 在天气图上判断降雨,主要看等压线上是否有低压系统,如果有则可能有降雨,并且低压中心越密集,降雨就越强烈;此外还要结合等温线判断,一般情况下,高温低湿比低温高湿更容易形成降水。 最后还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低压都能形成降雨,这还和当地的地形有关,一般来说山前迎风坡上有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雨;而背风坡则不易形成降雨。
所以,想要判断明天的降雨情况如何,今天就需要密切关注陆上的低压系统和海上的热带云团。 比如接下来要关注的热带云团: 不过目前距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要近了才会出现在天气图上。
先说说天气预报里的降雨量,那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吧。我们常用毫米来表示降雨量的大小,25毫米以下为小雨,25~50毫米为中雨,50~100毫米为大雨,100~250毫米为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由轻到重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在气象观测田里,有一个30厘米直径的接雨器,一场雨结束后,把器里的雨水倒入储水瓶,再将储水瓶里的水倒入量杯,就能测出雨量了。那么,多少毫米的降水量,相当于下满一桶水呢?一桶水大约是10升,一个2.5平米的阳台,如果能完全接住雨水,要下40毫米的雨才能接满一桶水,相当于一下一整天的大雨。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预报说“降雨20毫米”,结果最后雨只下到了10毫米,“骗人”的话也太少了吧?其实,一般气象部门评判雨量预报是否准确,是用“评分”来统计的,以“接近度”和“准确率”为主要依据。比如说,气象台预报“中雨”,实际上也下的是中雨,那算是100%准确;如果预报“中雨”,结果下了“小雨”,那就打个80分;如果预报的是小雨,实际上只下了毛毛雨,那就只能给64分了……总之,天气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天气预报也不可能做到100%的准确,但气象部门会尽全力,做好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测,做出准确率最高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