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节什么时间?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古人对冬至很重视,汉代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活动;唐代开始正式把冬至作为节日来庆祝;宋代以后,冬至更是成为春节的前奏,要连续过“小年”一个月。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在我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当中,冬至这个节气,因为在周代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了明清时期,在冬至这天,皇帝要亲自到祭坛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而普通百姓在家中也要拜祭先祖。 除了祭祖之外,还有“九九消寒”、“吃饺子”等风俗。
冬至被看作是一个喜庆吉利的吉祥日子,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所以,古人在冬至这一天,有庆贺新年、祈福消灾的习俗。 《晋书》曾有记载:“魏晋六朝时有‘冬至假一旬’的风俗,据说是从汉朝的时候流传下来的,但当时朝廷并不严格规定冬至的假期。”
唐朝时,冬至已经是个盛大的节日了,唐太宗还亲自写了《冬至》诗,歌颂冬至的盛大:“朔风飘雪至,冬至大明旸;律回春渐近,阳极阴方盛。”
宋朝时,冬至的法定假期达到了7天!比春节还要多3天!据说这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为了让文人过得比武将舒服,所以才将冬至的假期设置得如此之长。
宋代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用面塑制作“寒具”(也叫“冻糕”),用来观赏或馈赠好友。
“寒具”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冰糕”。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赞扬这种新奇的小食:“争买新凉买冻糕,满铛圆饼火炉烧。细君自与儿曹说,今日江南冷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