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杭州断桥不断?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一直不明白,特意做了功课,来答一下 这座桥,叫断桥。因为冬天雪后,桥的残垣断壁,仿佛到了断桥,因此得名 这是当时最流行的关于“断”的解释了……不过现在来看,好像有些问题啊!
首先,这座桥肯定不是“断桥”;其次,下过雪后,远处的西湖群山、拱北楼台的确有“断”的感觉。 但是!这座桥可是有名有姓的! 《武林旧事》里写了这样一段: 这里有“因题桥柱上”的记载哦~柱子上当然不可能有完整的字的(不然涂油漆干嘛?),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推断出桥上的确刻了字,而且应该是一串文字。否则光是一个“断”字,怎么解释得通呢。 那么,这桥上的字是什么?为什么不是“断”字。 我找到了这张照片……似乎可以看出来一点端倪 没错,就是乾隆爷钦题的“平湖秋月”,在雪景中,还真有点意境美 既然有了答案,那这个问题就简单啦!直接凿掉重做就行了嘛! 但问题是,这桥是单孔石桥哦,中间是有洞的。把“平湖秋月”刻到洞顶上,怎么看怎么别扭吧? 难道是直接写在石头上?!也太能折腾了吧! 其实,“平湖秋月”并不是孤零零地坐落在桥中央的。在它周围,还有一圈石刻文字。这些文字都是描述湖光山色的诗句或者词句。 “水波不兴”“万顷晴沙”“十里荷花”“四边烟雨”“湖上游船”“三潭印月”……这些都是描述西湖景色的,刻在桥洞顶上,倒也恰当。 那为什么要刻这些东西呢?有什么说法吗? 有!这个说法就在桥名的由来了!
元代,有一座桥叫做“断桥”,但这里没有断桥呀!因为在元代,这座桥并没有建成。 元代杂剧《张生绣球记》里写道: “我待过断桥,再寻着姐姐,可怎生得这池月,照着我回家也。”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在元代的时候,这里并没有一座断桥。而是有一座新桥(虽然名字没提,但我们知道是断桥)。
明代后期,这里真的建了一座桥,名叫“断桥”。这时候情况就复杂了。因为元末战乱,西湖一带受到破坏,而南线的苏堤柳浪闻莺一带却相对比较完好。所以,为了保持西湖景观的完整性,就不能把“断桥”修回原样了。 而这时,恰好有个叫洪允初的官员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法。他在《重建断桥记》中写到: (洪允初)建议把断桥改名为“平安桥”,并在原址重建。但他并不直接述说自己的观点,而是引用了一位老者的说法——这位老者自称曾经亲眼目睹这座桥的“兴衰”——从元代开始,先荒废,然后重新修建。 这位老者的话就这样被记录了下来,并作为官方文献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