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如何上城墙?
西安如何上城墙?
明代城垣依地势而建,南呈覆斗形,北扁南宽,北窄南窄,最窄处仅0.49千米,最高处为1.27米—1.37米。今天人们常说的“秦砖汉瓦”多指城垣建筑。城垣周长约13.7公里,城墙内嵌有石灰、白灰、糯米汁、朱砂、石油、虫胶等夯筑而成的牢固护坡。
从东北角第7门进入城墙,朝内径行走250米左右,有一路标为185号的箭楼。此箭楼共3层,城墙上还有多个烟囱,据考证是古时守军储烟报警之用。继续南向,前行50米左右,东城墙下部有“八方第一门”标志。
东门外是登城马道,可从此登上城垣。马道顶部呈弓形,外侧设砖砌膝凳,供上城者歇息。马道内侧设木梯,可沿梯登城。两侧开有旁门,东门为“礼门”,古人出东门时必须从“礼门”而出,西为“欲门”,意为出西门外一切严禁,不可逾矩。
出“礼门”南行,为解放后门,俗称“小南门”,它是一处城垣标志,并非实际上的城门。小南城垣上建有“震目楼”,重檐四出,外观秀丽。向南而行,便到了古南门的城垣之上。
古南门是西安宋代三座城门之一,城垣现今仍很高大。明代改筑西北四门,将此宋门毁圮。南门附近城墙上设有“瞰临阁”,明代高孝宗曾在此摆酒宴,赏牡丹花。往下走便是“古水关”。
西安水关遗址——护城河遗迹
中国历史上许多城市都建有护城河,唐代以后的西安城同样被一条护城河环绕。西安古城的“护城河”即“护城河”遗存的西安段,俗称西安城河或香醋池。据《文献通考》记载:“西京(唐代长安)京城,周回十七里八十步,南界永兴坊,北界白佛寺。”。城内护城河,东起尚武门(凤凰门),南经唐长安城门、朱雀门、安福门、长乐门,北折西转经开远门、安定门、平阳门,由稍南之旁溜注入北城之龙首池,环城而下,周而复始。而唐长安城外,环绕有绕城池。
西安古城的护城河,是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西京留守司大臣张铨在旧址上重新修缮的。当时的御河,是内城(今未央区)的中心水道,横穿内城东西。
西安水关旧址——建国门外原水关遗址
中国历代建都西安的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西安城的防水防护。早在秦代,就在现在的汉长安城部位筑有建章宫,用来藏宝物。汉代则在长安城四周筑起11个粮仓(当时称为“仓城”),内藏衣甲、武器、钱粮,以备非常。在唐长安城设“水陆纲运厅”,专门负责运送宫内日常用品及政府所需物品。唐朝末年,大将军朱温废掉唐哀帝,自立为帝后,为了阻断关中秋草西运,杜绝唐朝遗臣的补给供给,下令挖通长安皇城下面通往城外的暗道(即今西南城角水关所在地)。
904年,日本国空海大师来长安游学,留下有关西安水关“舟入地”的著名诗篇。
在明代,西安水关处于大兴土木之中。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完整、历史最具价值的古代城垣。1992年,西安市政府维修城墙时,在西北城角楼基砖范围内发现了古代水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