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让进吗?
有西安交大学生问:为什么西安交大被《南方周末》誉为“共和国血脉”,而近年来却日益没落了?
先说一下,西安交大为什么被《南方周末》称为“共和国血脉”。
1955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当时,全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阶段,教育遭到了极大破坏。而此时,交大西迁,为西北的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说,没有这场迁校,西北今天的高教状况或许会更加不堪。所以说,“共和国血脉”,是对这场壮举的赞誉。
然而,这场“血脉”似乎对西北的大学生的素质提升作用不大。西安交大的学生在“全国学生学习情况”排名中始终不算拔尖,最典型的,2002年西安交大在校学生的素质综合测评排名中,“四普(普通话、英语、计算机、体育运动)”成绩名列全国第七名,而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成绩居然倒数第七。这个倒数第七不算什么,关键是“四普”成绩连前五名都没有进去,只能名列第七,岂不太丢交大人的人?
西安交大这些年虽然一直在追求发展,但跟其他名校比起来,确实明显落后了。我们来看一下2003年《南方周末》针对西安交大所做的调查报告:
调查表明,西安交大学生入学时成绩相对较高,但2年以后成绩下滑严重。2001级学生的基础学科四门成绩平均分为语文69.44分、外语56.67分、数学57.62分、物理51.26分、化学47.36分。对比2000级相应学科课程的成绩,发现2001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专业基础课程与外语水平下降15分左右,毕业时能完全胜任专业工作的不足15%,有四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者占40%,有15%的同学有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
入学时一般成绩相对较高,而毕业后却一般成绩相对较低。如果拿交大毕业生去向与那些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相比,你就会发现,西安交大的学生总是要去那些中等偏上的单位,而其他一些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则普遍往好的单位挤,即便是差一点的单位也至少是行业内公认的很好的单位。
从毕业起薪差距和行业发展前景来看,西安交大的差距不只是一点半点。举例来说,2003年7月,西安交大学子纷纷步入社会,计算机专业的起薪平均仅为3943元,而其他全国名校的计算机专业起薪平均都已过万元。时至今日,差别仍然很大。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西安交大学子所受的专业教育也明显不如那些著名学府,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视野普遍不够开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2003年为例,北京大学的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熟悉实验研究和科学方法,有的还掌握了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至少会一门外语。这些硬实力,不是西安交大的部分专业所能比的。
就发展前途来看,西安交大的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庇护,独立性都较差,创新能力不足。这样的学生,即便进了好单位,若不能独当一面,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为什么西安交大近年来日益没落了。
就是因为这些后不进则退的客观现实,所以才有那名所谓的交大精英发出那样的感叹。当然,他所说的精英,是按交大的标准来衡量的,而交大的标准,显然与全国的标准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