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哪年定价?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西法建筑和西方现代交通、通信手段也乘机而入,我国开始建设近代铁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建的唐胥铁路、光绪十九年(1893年)通车的淞沪铁路,都是外国人侵夺我铁路路权修建起来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解决从俄罗斯进口商品的运输问题,清政府才自行修建了东起哈尔滨西至满洲里的中东铁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还相继从直隶唐山,南下修建铁路,分别至北京和至浦口。同时,又从河南柳孜下接江苏运河附近的曹家堡和徐州,再从徐州向南,通过蚌埠到达南京浦口,从而逐渐形成了京汉、津浦两条铁路干线。此外,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强行修建的铁路还有滇越铁路、广九铁路、南曼铁路、滇缅铁路等。
火车票价是根据铁路运输的直接成本支出确定的,铁路成本的三分之二为固定支出。因此,铁路票价与列车的开行趟数成反比,也就是开行趟数越多,每趟车的分摊成本就越低,票价就会越低。
有人曾研究了1896年至1911年的200份火车票价表,当时最长的客运距离为1350公里,即哈尔滨至旅顺或北京至上海。在这十数年中,这种全程票价变化幅度为38%至46%,平均42%,大致相当于1911年每人平均月收入的1.8倍。可见,100多年来的票价涨幅与人们的月收入增长是相当的。而中国1OO多年来的国民月收入增长也是相当可观的,清朝末年的月收入只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元至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