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叫魔都?

唐善文唐善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关于「魔都」之名的来源,网络上的解释多是源自于清末学者章太炎的《上海的魔法》一文。 文中,章太炎认为上海这座城市有「魔性」,于是给它起了一个「魔都」的外号。

不过,最近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即「魔都」之名其实与佛教有关——在上海市区的正中央,有着一座著名的古建筑,即静安寺。然而,这座寺庙的原址并不是在现在这个地方,而是在吴淞江(即苏州河)边。

据宋范成大《过青浦赋》云:「王孙游弋于江浒……青楼圆绮疏,大士静而居。」又明张岱《梦华录·静安寺》中亦指出,这座寺庙原位于「北门外一里许」之地。

至于这座寺庙为何会迁至此地,据传是与一场瘟疫有关的。话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安抚百姓,其中一项便是让大量流民移民辽东,以屯田垦荒。由于当时上海地区已是人烟稠密之地,所以移民的主要方向是向北,在今苏州河北岸、新闸一带垦种稻田。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带土壤盐碱化严重,粮产并不理想。

正明永乐年间,朝廷下了诏书,令居民「尽徙江南诸处」。这就是说,要把住在苏州河北岸的人全部迁移到江南去。对于这个命令,人们自然是不服气的,纷纷找理由推脱。例如有人说自己家里有人当过太监,因此可以免迁;也有人说自己是太监的后代,所以不搬。还有一些人说自己家里有皇亲国戚,所以不需要离开。但是,这些借口都被一一揭穿,最后,人们只好带着一家老小,泪洒浦江之畔。

就在明朝政府下令强制搬迁的时候,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情况——很多人虽然被拆掉了房子,但是却迟迟不肯动身,因为他们坚信,只要站在原地不动,不久之后就会有人来重新盖新房。

事实上,他们确实是猜对了,不久之后,明朝政府果然派遣官员,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材料,为这些居民新建了房屋。只不过,这些房屋不是建在原址之上,而是向东移了数里,并在河边堆积成坎,故而有「筑室河边,地仍其旧」之说。

那么,既然原有寺院位于现在的静安寺区域,而居民的新居却在今天的光复路附近,这「魔都」之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说,这是因为佛教弟子在外云游的时候,总是要携带一件法器,即「摩诃般若幡」。此幡用布帛制成,上面绘有佛经中的「摩诃般若」字样。

每当云游的僧侣来到一地,首先就要扎下幡柱,然后才谈及其他。倘若一处没旗,则说明此处并非佛国净土。由此,人们根据寺庙周边居民的居住特点,给这里取了个「魔都」的称号。

蔺关蔺关优质答主

“魔”是“魔界”的意思,指的就是上海这个城市有妖魔鬼怪聚集。 《辞海》中有个词条,解释道 “‘魔’(mó)字在古书中多写作“魔”、“磨”等。从石,表示‘山中有石,形如虎’;本义当为‘鬼王’或‘山神’,也读(mò)” 这说明,这里的“魔”字在古代写作作两个不同音的字的读音区别并不大……而现在的“魔”字已经变为读“mo"了。

当然还有关于另一个称呼上海的别名的来源的解释: 上海古称“吴淞江(吴淞),又称“沪渎”或“下河”。 隋开皇年间,苏州人朱宽到海上航行,因风不顺,船被吹入吴淞江。他向当地人打听这江水流向哪里?当地人说它流入东海。但当他询问这条水的源头所在时,回答说不知道。 后来他又问附近松江的人(就是现在松江县)。他们告诉他,源头的上游有一条小溪名为“潮泥溪”(今泗泾镇一带),由于水源充足,每年涨潮季节都泛滥成灾,因而得名“潮水”。人们把它叫做“落潮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