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到西安路过哪?
济南,简称“济”,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倚泰山,北临沧淀,东连青岛,西邻聊城、泰安,地处山东丘陵与齐鲁平原交界处。济南是省会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46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济南因泰山而得名,《岱书》曰:“泰山之阳,河绝于济,舟揖不得度,人辙积沙为桥,以渡往返。”济南自秦占领后,设济南郡。“济南”这个名字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就有,西汉设济南郡,因地在泰山之南,故名济南,“左环青右控霸,襟山东襟济西,会泰岱会议梁”,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现称五大水系)的洙水(今济水)西北岸,故冠名“济南”:以济水宽广丰盛而得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历史上济南曾因运河而兴
古济水穿城而过,虽已截流改道,但“济南”之名仍存。在元代以前,济南曾是南北交通的要冲,连接运河和渤海两大水系。元代以后,由于黄河夺汶汇入渤海,南北大运河的航运中心北移,济南位于运河尽头,失去航运优势,趋于凋敝。
●千佛山西侧的菩提寺内曾建有大佛
不过,济南尽管远离海河,无缘“北上东出”,却在一条叫小清河的运河上“南下西进”,与皖豫苏浙及北方各省联系密切。清末废运,小清四川来船只能走到济南府,济南到京畿、京津、津浦铁路的鲁北路、商河路两条干线。另有小清河支线到齐河、陵县、平原等县。这样济南由水运衰落转为水陆并重。1933年,济南成为省级商业中心。
●解放后济南交通获得很大发展
解放后至今,济南城区规模扩大好几倍。1958年齐河县划归济南后,因黄河南泛,城内地基塌陷,济南便以“泰山脚下明珠耀,济水两岸霞光好”的姿态,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家级交通枢纽。
1968年济南军区文工团创作话剧《一夜千年》,描绘了未来时代济南的四个建筑,还提出了“借问槐树何处有,城头遥指明湖东”的著名唱段。此后许多年,济南城不断东扩,到1980年代,成为拥有22个郊区县(市)的省域中心城市。
●古代济南经济虽不发达
在铁路发展以前,济南和西安一样,是一个交通上的四不通(东西南北不通船)城市,但也形成了“商埠繁华,各项建设快速发展”的局面。
1929年济南开设商埠,先后兴建了市立高中、齐鲁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剧院、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美术馆、山东戏曲研究院(今山东剧场)、济南饭店、山东省立剧院、山东省图书馆、舜耕山庄、莲湖公园、济南公园(今济南市纪念塔公园)等147个项目。
●解放后济南更是日新月异
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重点兴建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山东省纺织设计院(今济南纺织集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解放桥北桥洞两侧人行过道、第一工人疗养院、革命烈士陵园、郊区烈士陵园、双泉公社佛母寺等有关项目。
1956年创建济南拖拉机厂,1981年济南仪表厂出口第一批产品,1992年中日合资济南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济南大厦开工奠基,使济南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仪表等为支柱的工业生产体系。改革开放后,更是建设了山东电视塔、济南军区总医院、黄河济北开发区、济南国际旅行社、济南饭店、三孔桥百货大楼、山东美术馆、济南纺织厂、山东大学、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广场(今济南大厦)、济南将军控股有限公司、济南华联商厦、泰山饭店、济南军区和平大厦、济南市政府等数十个地标性建筑。
●济南有东、西、南城门及众多的街、路、桥
著名的济南三桥(小济泺桥、无影桥、黄岗桥),昔日济南的繁华所在——六曲胡同、杆石桥、长辛店、饮虎池街,以及大三元、大府街、曲水亭、满家巷、佛山街、瑞蚨祥、同仁裕、普照大街、经四路、济南府西大街、东大街等,无不散发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一个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大济南”正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