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什么区?
上海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黄浦滩则是上海开埠后最早的区域之一。这里原是一片沼泽荒滩,1845年开始围垦建造。由于这里靠近苏州河,又毗邻黄浦江,且为长江入海口,所以“黄浦滩”的名字沿用至今。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上海地图上,黄浦区被标注为“北区分部”。当时这一带的范围包括现在的人民广场、石门一路至石门二路、南苏州路(光复路)以南,文庙街地区及中山北路以西的静安寺一带。 “黄浦公园”就是黄浦区的前身——北区分部的中心。 1957年,上海市区进行了第一次区划调整,在原北区的基础上,将原虹口区的部分街道划归北区管辖。同时撤销了“黄浦公园”,将其所属街道归并入中正花园。但黄浦滩这个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并且由于这一带是上海的地标和名片,所以在人们心中它一直被认为属于市中心。
1960年,在市区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时,原属市北区的曹家街、凤阳路以及宝山路等街道划出,组建了新的闸北区。但除了这几个新建的社区之外,其他的老街道依然保留着,并延续了原先的称呼。例如,位于现在的静安区北部和普陀区西部的光复里、石码头等地,仍被习惯地称作黄浦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