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是地铁几号线?
北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鼓楼”,老北京所谓的“鼓楼”其实只是钟楼而已——今天保留下来的“钟鼓楼”其实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重建的。 当时京城西便门外原有两座建筑,一为“灵济祠”,另一就是“鼓楼”了。 “灵济祠”是为了纪念五代时期后周的宰相冯道而建;而“鼓楼”则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古老的钟楼而得名。
据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旧时的钟楼共有三层,高二十五丈,上面有华丽的宝顶以及数十铃铛,每逢初一十五或者重要节日,就会响起悠扬的钟声。 其实“鼓楼”最初只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直到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京师之后,依照传统的礼制在城内设立了“六部”、“三阁”等官署。其中“刑部”的所在地就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附近,不过,元廷的这座刑部衙门并不在大内皇城之中,而是在“外城”北部偏西的地方。
元末战乱,这处地方被毁。明朝初年在这里恢复了中央刑部和慎刑司的建制,并在永乐年间重新建起了公廨,但此时离元代的建筑已经相当远了。 到了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负责管理中央机关的“鸿胪寺”在刑部的东边修建了一座办公大楼。据说这座楼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建的,由于用料考究、施工严格,所以建成后极为坚固,人称“铁树楼”。
“铁树楼”建成后不久,因为朝廷财政吃紧,于是皇帝下令,除皇家寺院和庙宇外,所有公署都要将堂与屋相连起来,以节省开支。于是,原本坐南朝北的“铁树楼”被改成了坐西北朝东南,而且把原大堂后面的一排房屋拆掉,在南墙外面新建了一排屋子,作为“四堂”使用。
后来虽然对“铁树楼”进行了多次修缮,但是基本保持了成化十二年时的格局。 至于为什么要把正殿设在东南角,而把门厅设在了西北角呢?一种说法认为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交通和防火,还有一种说法是取其“巽位”之意,因为“巽为木”,而刑部管着刑法,是不祥之职,所以把建筑放在这个位置上是表示“畏刑慎杀”的意思……
地铁2号线,北京市地铁2号线是中国北京地铁系统中的一条线路,它是北京地铁建成的第二条线路,标志色是橙色。北京地铁2号线于1984年7月1日开始分段运营。2号线于1965年开始修建,1983年完成,1984年开通运营。2008年奥运会前,2号线经过大规模改造,并在4个车站的8个站口实施改造加装了34部电梯。地铁2号线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地铁环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实现全封闭双线运行的城市地铁线路。全长23.1千米,其中地下线路21千米,高架线路2.1千米。2号线共有18个站,其中17个地下站,1个高架站。
地铁13号线,13号线共有16座车站,途径10个车站,全部为高架站。线路于2002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2008年7月19日开通运营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该线路列车为4节编组B型车。截至2012年7月,13号线的线路全长40.1千米,轨道全长46.4千米,共设16个车站。13号线在五道口设线路折返段1座、在霍营设线路折返段及车辆段合1座,列车停车库线9股;供电等级为AC10KV,列车牵引供电系统为接触网直接供电,采用集中供电方式。13号线设计最高时速80千米/小时,在五道口至西直门区间限速60千米/小时。
地铁8号线,北京地铁8号线是北京地铁线路规划中的骨干线路之一,一期工程南起北京南站,北至奥运支线及10号线北段的联络线起始端口。线路全长约17.2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1座。8号线一期工程从2006年开始正式动工建设,2007年底实现贯通;奥运期间2008年8月10日,北京南站至奥运支线联络线起始端首先通车投入运营,2008年12月28日全线正式运营。运营初期,8号线列车从回龙观由北向南开至北土城站后折返,再一路向北直至回龙观,不进入奥运支线和10号线北段。2009年9月25日8号线开始与10号线贯通运营。作为中环线的一部分,一期工程线路出回龙观区域后,沿平西路、上地南路、永泰庄中路、上地十街、京包线东侧规划路、西直门北大街、德胜门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东大街、东直门内大街、东直门外大街、工体北路、工人体育场至金台路折返,线路全长约17.2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1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