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分为几级?

原子瑶原子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天气”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就是“晴、雨、雾、雪”这样分得清的概念,但实际上气象学中对于天气的划分要复杂得多且专业得多。 我国现行的《天气预报》用30个术语和代号来描述天气状况,并给出了每个术语和代号的定义和具体应用。这里面大部分用语都非常专业并且只适合用于气象行业内部交流,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既不好理解也没必要掌握。 但其中也有些词语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比如“晴天”、“雨天”,而“多云”则是最难被准确描述的一种天象(因为云量难以精确测量)。

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及使用,各地气象部门也曾试图给出更日常化的天气分类表述——比如1982年由中央气象台起草的《天气预报释义》中给出的天气分类就是依据天气现象出现的频率确定的,其中还列出了不同地区最常见天气现象的发生概率表: “阳光灿烂”、“阴雨绵绵”这样的表达太主观?“烈日当空”、“细雨霏霏”好一些了吗?其实都不对!因为在描述天气时,我们不仅需要提供出现某种天气的概率,还需要提供其持续时间。不然同一个地方,今天可能是“艳阳天”,明天怎么就变成“阴沉天”了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采用“连续观测”的方法来获取某地某一时段的天气情况数据,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出现各种天气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持续的时间长度。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体现当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从而让不同的人使用简单的公式就能计算出适合自己当地的最佳得分值,进而得到最贴近实际生活的天气描述。

当然,由于气象数据是实时更新的,而人们对于各种天气现象的感知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所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可能获得的最佳得分值的原理虽然没错,但却很难找到绝对符合实际的参数。这也导致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获取的天气预报中所呈现的“舒适度指数”可能有细微的差异。

但即便有种种技术上的困难,这种根据气象数据进行计算的“气象舒适度判断”仍然是目前最贴近生活的一种天气描述方式了。它从概率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考虑了各种天气现象的持续时间,比用“晴雨表”直接判断更为科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