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哪里有芙蓉花?
第一次知道芙蕖(音同“渠”)就是成都的市花,还是小学课文里的《芙蓉花》,作者李清秋。 那时候对芙蓉花的印象还很单纯,只道是老师让背的课文里写了种花儿叫芙蓉花。
上初中后,课本里出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对于作者描写“叶子底下是我的身影,上面点缀着白色的蝴蝶——不过都是阴郁的……”开始印象深刻起来。 后来学了《出塞》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才知道,哦,原来古书上写的蒲柳,就是现在的芙蓉树啊! 再到后来,学了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才终于见识到了“芙蓉”的高贵,原来它不仅是荷花的别名,还是菊花的花名啊!
可是我记忆中那篇写芙蕖的小学课文到底去了哪里呢?为什么搜遍互联网也找不到一篇同名文章? 莫不是进了语文教材的课本中的文章就都是名著了? 于是我才明白了那个道理,你读过的书,并不是你认可的文章,你都认识的字,也并不是你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