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陕西菜哪家好吃的?
陕西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周秦,雏形于汉唐,成熟于宋元,繁荣于明清。烹饪技艺精湛,尤以烤、烙、蒸、炒、凉拌见长;风格独特,具有酥、鲜、脆、香、酸辣、油红、味浓、肥嫩之特色。品种繁多,花样迭出。其饮食文化可从文字和遗存中得到证实。
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著名美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太牢”,当时只有祭祀或款待贵宾时才能享用,一般群众是难以尝到的。后来,羊肉加馍成为一道奇特风味的小吃,成为陕西和西北地区人们最喜欢的吃食之一。
陕西面食
陕西面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其中面条尤有特点,有手擀面、刀削面、猫耳朵、麻食、鱼鱼、桢粑、旗花面、搅团等数十多种。陕西面食,制作精细,各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陕西面食进一步异军突起,名满中外。仅西安地区,就有数十家各种风味的面条小吃部、馆。有的专营刀削面,有的主营桢粑面,有的主营搅团,有的主营麻食,还有的主营酸辣汤面条。各种面条制作精细,各有特点。
腊汁肉夹馍
腊汁肉夹馍是西安著名小吃之一。“腊汁”一词源于古汉语,“汁”古语读作“肉”,因古汉语中“肉”用以代表液汁,“腊”字代表干肉,合指为一种用肉汁浸制的干肉食品。“腊汁肉夹馍”即腊汁肉夹于馍中而得名。
biangbiang面
biang biang 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面食,因其在制作时拉面的过程中发出“biang”的声音而得名(“biang”字无法输入,其写法和读音都是独一无二的)。面条很宽,长度一般为 50厘米,宽度一般为 2--3 厘米。面条很厚,有嚼头,并且很有韧性。做好的面在出锅时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辣子油,同时还有五香调料的香味。
岐山哨子面
岐山哨子面是宝鸡岐山县的地方小吃。因面条细长,形似麦秆,歧山方言把麦秆叫“biang”,因此面称为“biang面”,又因为面条煮熟盛入滚烫的臊子汤,面上漂一层红艳艳的辣椒油,非常红火,岐山话“红”的发音为“酸”,因此“酸”又引申为臊子,岐山哨子面又叫“臊子面”。
油泼扯面
油泼扯面是陕西西安一带著名的传统刀削面食品,因其是用手工扯出来的所以称之为扯面。因做好的面粉上淋上滚烫的辣椒油而得名。油泼扯面面条长而筋道,吃时浇上特制的臊子汤,红红的辣椒油,喷香鲜亮。面条入味,香辣、鲜、酸、香而红油满面,使人食之味美,百食不厌。
锅盔
陕西锅盔具有焦、酥、香、筋、软的特点,主要有岐山杠子锅盔、宝鸡锅盔、潼关锅盔和洋县锅盔。
锅盔的制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做锅盔的面很硬,面团放在案板上,往案板上使劲撒一些干面粉,揉一会,再撒,再揉,揉了有一、二十分钟,面揉好了,很硬也很光滑了,再放一会。做锅盔的手法也绝。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几下,然后提起来上下晃悠,晃悠的过程中手使劲按住面团的中心,两边使劲甩,甩得面团像大饼子那么大,再放到案板上。然后再提起来晃悠,再放到案板上。如此反复几次,锅盔皮子就做成了。因为案板很大,做好的锅盔皮子用擀面杖也很难挑起来,师傅干脆就用手托着,另一只手伸到烤箱下面的炉膛里,取出一块烧红的炭,再把炭放在托着的锅盔皮子下,然后迅速把整个东西放在烤箱上。
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是长安的传统名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千层油酥饼呈圆饼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