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来怎么样?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西安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投资和创业的热土,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具体如下: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先后迈上三个千亿级新台阶,2019年达到9321.4亿元、进入国家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4万元、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财政收入增长到1093.9亿元、增长120.7%。市场主体从102.45万户增长到166.58万户、占全省50.2%。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提高4.3和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4.8%提高到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3064.4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68.3%提高到75%。
现代产业聚集形成新格局。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年均增长8.5%,能源、汽车等3大产值过千亿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9%、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形成6家千亿级园区和26个特色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度达到75%。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长安银行、西安银行成功上市。
城市建管彰显新品质。城市东西长度拉大5公里、南北长度拉大3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89平方公里、增长近30%,城镇化率达到86.9%。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15公里、在建160公里,高架路、快速路、主干道里程分别增长31.6%、46.3%和1.5倍,8个区(县)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分离。渭河生态区、幸福林带、昆明池和5大郊野公园等生态工程加快实施,新增城市绿地350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5%。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效。5个区(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区”。文艺创作成果丰硕,“2021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主题文艺创作、长安唐诗工程等取得成效,文艺演出场所和博物馆、纪念馆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国前列,3个区(县)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新增就业15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新建、改扩建学校353所,新增学位31.96万个。9个区(县)达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标准,“三医联动”改革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建成投入使用14所三级医院、占全市56%。28.7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丝绸之路电影节、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等会展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999.7亿元增长到3349.7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利用外资实际到位303.1亿美元,占全省84.2%;对外实际投资17.8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94.43亿美元,分别占全省98%和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