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关在哪?
关于“大”关的名称来历,民间流传的说法较多较广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设杭城十三门,其中有大关、清波等十三个门,其中大关的位置在今拱宸桥一带(清池宫)附近,因旧时此地为官道关口,又因是京师通浙江之路要冲,故称“大”关,而位于钱塘江边的清波门则取“水清波荡”之意。
这种说法有一定依据,但并不准确。 首先,明代南京城有“十三门”之说,是指城北神策门等13个城门,并非指杭城的各个城门;其次,明代杭州城市规模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庞大,城北的拱辰台、拱宸桥一带并不属于杭州城范围,而是外郭区的乡间道路,所谓的大关也不可能在今天的拱宸桥附近。从地理环境上看,现在的上塘路、中山北路以及凤起路等路段都是明代杭州北门的城墙位置和护城河遗址。如果仔细核对明代杭州地图和各城门方位,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水门(涌金门)和朝天门(定安门外)之外,其他各门的地理位置基本上都在现市区南北向主干道路的东侧。
比如,崇新门(中河中路)、丰镐房(上城区解放东路)、丽正门(体育场路)、清晖堂(解放路)、端礼门(中山北路)、宝钞门(中山北路)、镇宁门(延安西路)、安定门(延安中路)等等,这些明代城门大致都在今市中心偏东的位置,而这一片区域恰好被今日的上塘中河所包围。这似乎是在暗示着这一带就是明代的杭州北门了。
至于“大”字的来源,根据清代《杭俗遗风》记载,农历十月“十五日,城内外女子于晚间散后,复结队行街,名曰‘逛大市’。”这里的“大市”就是指大市桥—中河北路一带的市场或街区。那么,是不是说此处就是明代的杭州北门呢?这也未必完全可能。因为同书还提到腊月“十九日,谓之大市角,亦曰打尖,家家买猪头肉,家人共吃,谓之过年夜饭。”这里的大市角显然不是指刚刚过去的十月十五日的盛大集市,而是指农历十二月十九日的“年市”,也就是春节前最后一个盛大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