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用什么坊?

司徒铭茵司徒铭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西安的“坊”基本都有固定称谓,一般以历史典故、巷里特征或居民行业特点来取名。如解放市场东的“北正街”、“南正街”,是旧时西安城区的商贸中心,是连接东大街和西大街的通道。其北有“北院门”,清时为八旗衙署所在地,曾为贵族、八旗和回教上层人士的聚居地。

北院门南是“西羊市”、“铁匠坊”、“炭市街”、“竹笆市”、“玻璃市”、“琉璃寺”,是为当时手工作坊的聚集地,体现了各行、各种产业作坊的繁盛;再往南便是回民的聚居地“北马道巷”、“化觉巷”、“南马道巷”,由于回民有“合坊而处、环寺而居”的定居传统,故其周围多有化觉寺(清真大寺)、东大寺、小班寺、西大寺等回教清真寺,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唐大明宫遗址)等。西安“坊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庙、坊结合。“庙”是儒家文化,“坊”是市井文化,二者合二为一后,就产生了诸多西安独有的历史文化古迹及名小吃。如“洒金桥”就因明代洪武年间,附近曾为皇宫放余金之地,“有金屑落桥水间,故名洒金;”“广济街”因唐代曾有“开元观”,至清初改为“广济寺”而得名;“回民坊”是以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的聚居地(如北院门、化觉巷、顺城巷、白家口);“小南门”内的“书院门”和“美术馆后街”则是古时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这里集中了金石名家、古玩字画及文房四宝店铺。20世纪末,在这一带还保留着金石印砚刻章、碑帖拓片装裱和书法绘画真伪鉴定的店铺和文化名人,成为西安传统文化的缩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